搜索
首页 《重午》 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

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

意思:丝丝梅雨湿石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

出自作者[宋]王镃的《重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醉听画楼思远曲,艾枝簪满碧巾纱》是一首描绘端午节时节的优美景象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榴花盛开、钗符摇曳、醉听远曲、艾枝插满等端午特有的风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首句“丝丝梅雨湿榴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雨淅沥,湿透榴花的美景。这里的“榴花”是端午时节特有的景象,诗人通过榴花的描绘,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端午画卷。 “处处钗符袅鬓鸦”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端午时节的民俗风情。钗符是端午节时妇女头上佩戴的一种装饰品,诗中描绘了人们在端午时处处佩戴钗符,鬓鸦轻盈的景象。这一描绘不仅生动地展现了端午的民俗风情,也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喜悦和欢快。 “醉听画楼思远曲”一句,诗人笔锋一转,从视觉的描绘转向听觉的描绘。诗人以“醉听”二字,表达了对远处的思曲的陶醉。这里的“思曲”通常指的是端午节时人们所唱的端午歌谣,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将端午的气氛推向高潮。 最后,“艾枝簪满碧巾纱”一句,诗人以端午节人们插艾枝的习俗收尾。艾枝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诗人通过这一描绘,将端午的气氛推向了尾声。同时,“碧巾纱”这一细节的描绘,也增添了诗歌的清新明快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时节特有的景象和风俗,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喜悦和欢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丝丝梅雨湿榴花,处处钗符袅鬓鸦。
醉听画楼思远曲,艾枝簪满碧巾纱。

关键词解释

  • 榴花

    读音:liú huā

    繁体字:榴花

    意思:
     1.石榴花。
      ▶唐·李商隐《茂陵》诗:“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元·刘诜《和东坡四时词》之二:“槐影横阶午簟凉,榴花满地风帘静。”
     

  • 梅雨

    读音:méi yǔ

    繁体字:梅雨

    英语:plum rains

    意思:指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持续较长的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故亦称黄梅天。此季节空气长期潮湿,器物易霉,故又称霉雨。
      ▶《太平

  • 丝丝

    读音:sī sī

    繁体字:絲絲

    意思:(丝丝,丝丝)

     1.形容纤细之物。犹言一丝一丝。
      ▶唐·司空图《灯花》诗之一:“蜀柳丝丝羃画楼,窗尘满镜不梳头。”
      ▶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

  • 鬓鸦

    读音:bìn yā

    繁体字:鬢鴉

    意思:(鬓鸦,鬓鸦)
    形容鬓髮鬒黑如鸦色。
      ▶元·乔吉《新水令•闺丽》套曲:“厌地回身拢鬓鸦,傍阑干行又羞,双脸烘霞。”
      ▶明·杨慎《词品•白团扇歌》:“元·关汉卿尝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