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海子》 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意思:草色横向粘下马停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南海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春天的皇家园林,通过对相风微动、九门开启、柳树成荫、草色水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园林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描绘了风动门开、柳绿花红的皇家园林景象,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第二句“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进一步描绘了草色青翠、水光粼粼的景象,使人仿佛能够看到那宽阔的水面和晾晒鹰的台子。 “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这两句则描绘了皇家马队在水中疾驰,皇家车队从岛上回来的场景,给人一种威武、庄重的感觉。最后一句“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园林的赞美和向往,认为这里可以洗净一切尘世的烦恼和纷扰,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皇家园林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皇家园林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庄重、威武和宁静之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
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
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下马

    读音:xià mǎ

    繁体字:下馬

    短语:艾 辍 终止 停下 止 休止 止息 煞住 适可而止 停歇 息 打住 罢 休 止住 停息 偃旗息鼓 停止 寝 平息 停 歇 住 已

    英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