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望江南/忆江南》
和泪捻琵琶。
和泪捻琵琶。
意思:
和泪捻琵琶。
出自作者[宋]汪元量的《望江南/忆江南》
全文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汪元量的《望江南/忆江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灭亡和作者被掳北上的经历密切相关。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恭帝及谢太后、全后等献玺表投降,汪元量作为宫人乐师,与一些大臣及宫人被挟持至元都燕京。十多年后,他获准南归,原宋人被羁留者多有送别之作。这些作品中,就有包括《望江南/忆江南》在内的十一位旧宫人“赠汪水云南还词”,表达了她们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宁闻琵琶乐,但闻琵琶哀。
-- 出自《再依韵》作者:[宋]梅尧臣
此情欲向琵琶诉,整得琵琶又倦弹。
-- 出自《闺情效香奁体》作者:[宋]黄庚
琵琶亭上秦天远,琵琶亭下楚江横。
-- 出自《琵琶行》作者:[宋]白玉蟾
琵琶重整顿。
-- 出自《谒金门·梅粉褪》作者:[宋]曾原一
琵琶重听。
-- 出自《减字木兰花·慵歌怕酒》作者:[宋]朱敦儒
要听琵琶。
-- 出自《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作者:[宋]朱敦儒
琵琶绝艺。
-- 出自《减字木兰花·琵琶绝艺》作者:[宋]苏轼
和泪掩红粉。
-- 出自《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作者:[唐]李白
怕花和泪残。
-- 出自《菩萨蛮·山头翠树调莺舌》作者:[宋]程垓
春衫和泪着。
-- 出自《瑞鹤仙·春衫和泪著》作者:[宋]俞国宝
和泪立斜晖。
-- 出自《武陵春·小院无人帘半卷》作者:[宋]魏夫人
待和泪,收残粉。
-- 出自《贺新郎·云卧衣裳冷》作者:[宋]辛弃疾
待和泪,收残粉。
-- 出自《贺新郎 赋水仙》作者:[宋]辛弃疾
客心和泪倾。
-- 出自《菩萨蛮·梅花枝上东风软》作者:[宋]赵长卿
回文和泪封。
-- 出自《菩萨蛮·日高犹恋珊瑚枕》作者:[宋]赵长卿
一尊和泪倾。
-- 出自《长相思·柳青青》作者:[宋]洪适
减轻琶面,新样小鸾凰。
-- 出自《满庭芳·浅约鸦黄》作者:[宋]晁端礼
子期九原不可叫,筝琶纷纷不同调。
-- 出自《上刘计使》作者:[宋]陈元晋
而今琶处成荆棘,却笑春风缭乱吹。
-- 出自《偈颂三十四首》作者:[宋]释如净
瑟琶嘈嘈神降言,福汝佑汝无灾蘖。
-- 出自《十一月十二日寒昭亭神》作者:[宋]梅尧臣
诗句原文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琵琶
读音:
pí pá
繁体字:
琵琶
英语:
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琵琶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