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意思:萧条一家坐在清虚,又见西风到客人居住。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八月旦日永定寺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独自坐在清净的房间,看到西风吹过客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句“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清净的房间,窗外西风呼啸,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他似乎被这个世界遗忘了,只能独自面对清净的房间和西风。 “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老了,身心都变得懒惰,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同时,他也明白了人情世故,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每个人都热情对待。这表现出诗人的成熟和淡然。 “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场景。他从僧人那里借了一块地,秋天时移栽菊花,与佛分享灯下的读书时光。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打算。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情会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行计,但是去留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这表现出诗人的矛盾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独自坐在清净的房间,看到西风吹过客居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的形象生动而真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然一室坐清虚,又见西风到客居。
老去身心便懒惰,人来情意任亲疏。
从僧借地秋移菊,与佛分镫夜读书。
幽事复为行计夺,去留端的合何如。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 客居

    读音:kè jū

    繁体字:客居

    英语:live in a place other than one\'s hometown; stay in a strange land

    意思:居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

  • 西风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西風

    英语:west wind

    意思:(西风,西风)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