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大圆庵》 丈室曾瞻一居士,台山岂有两文殊。

丈室曾瞻一居士,台山岂有两文殊。

意思:方丈室曾看到一居士,台山难道有两个不同。

出自作者[宋]李复的《题大圆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焚香置榻拂氍毹,困倚蒲团坐结趺》是一首描绘禅修情景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 首先,诗中描述了焚香置榻的场景,表达了禅修者对清净环境的追求。接着,诗中描绘了禅修者困倚蒲团,坐禅冥想的画面,展现了他专注于内心的状态。这里的“结趺”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姿势,表示禅修者已经进入了一种专注的状态。 其次,诗中提到的“丈室”和“台山”象征着禅修者对佛法的学习和追求。而“一居士”和“文殊”则代表了禅修者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这里,“两文殊”的表述暗示了禅修者已经达到了对佛法深度的理解,能够同时看到佛法的多个层面。 再者,诗中表达了禅修者对佛法的信心和自我超越的精神。“超三界”是指超越尘世的烦恼和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明眼”则象征着禅修者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不受世俗的束缚。 最后,诗中提到的“伯雪相逢能目击”和“电机已笑涉泥涂”是对修行过程的生动描绘。前者表达了禅修者与同道之间的心灵相通和理解,后者则暗示了修行之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然而,禅修者已经超越了这些困难,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修者在清净的环境中,通过专注和领悟,逐渐超越尘世烦恼,达到更高精神境界的过程。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焚香置榻拂氍毹,困倚蒲团坐结趺。
丈室曾瞻一居士,台山岂有两文殊。
信心自得超三界,明眼何尝滞四隅。
伯雪相逢能目击,电机已笑涉泥涂。

关键词解释

  • 文殊

    读音:wén shū

    繁体字:文殊

    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徵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徵智慧锐利威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

  • 居士

    读音:jū shì

    繁体字:居士

    英语:kulapati

    意思:
     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 丈室

    读音:zhàng shì

    繁体字:丈室

    意思:
     1.佛教语。相传毗耶离(在中印度)维摩诘大士以称病为由,与前来问疾的文殊等讨论佛法,妙理贯珠。其卧疾之室虽一丈见方而能容纳无数听众。
      ▶唐·显庆年间,王玄策奉敕出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