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伊昔四首》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

意思:枕头席亭下,笙歌月夜船。

出自作者[宋]于石的《伊昔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伊昔西湖里,娉婷十里莲。香凝花上露,影落镜中天。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双鸳不解事,常傍翠阴眠》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作者对它的深深喜爱。 首句“伊昔西湖里,娉婷十里莲。”诗人回忆起过去在西湖畔漫步,看到十里荷花娉婷绽放,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娉婷”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荷花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香凝花上露,影落镜中天。”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荷花的香气浓郁,如同花上的露水一般,而它的倩影则倒映在湖水中,如同镜中的天空。诗人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荷花的香气、露水和倒影等细节描绘得生动形象,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这句诗描绘了西湖水亭的雨景和月夜笙歌的场景。诗人躺在竹席上,听着雨声,看着湖面上的小亭子,感受着雨中的宁静和清新。而在月夜时分,湖面上飘荡着小船,伴随着笙歌和欢笑,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最后,“双鸳不解事,常傍翠阴眠。”诗人以双鸳(即鸳鸯)为喻,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尽管荷塘中的鸳鸯不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却常常在翠绿的荷叶旁安然入睡。这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痴情和执着,即使周围的人不理解,也依然坚定地爱着荷花。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对荷花、水亭、月夜、鸳鸯等细节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浪漫温馨的氛围,令人陶醉其中。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伊昔西湖里,娉婷十里莲。
香凝花上露,影落镜中天。
枕簟水亭雨,笙歌月夜船。
双鸳不解事,常傍翠阴眠。

关键词解释

  • 水亭

    读音:shuǐ tíng

    繁体字:水亭

    意思:临水的亭子。
      ▶唐·杜审言《夏日过郑七山斋》诗:“薜萝山迳入,荷芰水亭开。”
      ▶宋·欧阳修《花赋》:“晚浦烟霞,水亭风日。”
      ▶清·高宗《戊辰大明湖题》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月夜

    读音:yuè yè

    繁体字:月夜

    英语:moonlight night

    意思:有月光的夜晚。
      ▶《魏书•李谐传》:“座有清谈之客,门交好事之车。或林嬉于月夜,或水宴于景斜。”
      ▶唐

  • 枕簟

    读音:zhěn diàn

    繁体字:枕簟

    意思:枕席。泛指卧具。
      ▶《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韩愈《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黄庭坚《次韵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