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意思:惭愧西湖敦日夜,从现在长作境中的人。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六月十五日西湖宿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并硝西去望南屏,但见烟云日日新。”描绘了作者在并州西边远望南方,只见云雾缭绕的山峦和日新月异的烟云变化。并州,今山西太原,南屏则指南方,暗示了作者身处北方,而目光却望向南方,表达了他对南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这两句描绘了山色在秋天中逐渐展现出气势,荷花在晨曦中露出精神。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山色和荷花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山色在秋天中展现出气势,就像人一样,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魅力;荷花在晨曦中露出精神,就像刚睡醒的人一样,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洗心用此无边绿,处世端能不染尘。”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大自然一样,拥有广阔无边的绿色世界,能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被世俗的尘埃所污染。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 最后两句“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感激之情,并表示愿意永远留在西湖这个美丽的地方。作者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感到惭愧和感激,并表示愿意永远留在那里,成为西湖的“境中人”。这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这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愿意留在美丽的地方,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的愿望。这种愿望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并硝西去望南屏,但见烟云日日新。
山色渐争秋气势,荷花全露晓精神。
洗心用此无边绿,处世端能不染尘。
惭愧西湖敦夙夜,从今长作境中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夙夜

    读音:sù yè

    繁体字:夙夜

    英语:morning and night

    意思:
     1.朝夕,日夜。
      ▶《书•旅獒》:“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孔传:“言当

  • 西湖

    读音:xī hú

    繁体字:西湖

    英语: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意思:湖名。我国以“西湖”名者甚多,多以其在某地之西为义。
      (1)在浙江·杭州城西。
      ▶

  • 从今

    读音:cóng jīn

    繁体字:從今

    意思:(从今,从今)
    从现在起。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郭应祥《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 惭愧

    读音:cán kuì

    繁体字:慚愧

    短语:无地自容 问心有愧 愧 惭 羞 耻 自惭形秽

    英语:ashamed

    意思:(惭愧,惭愧)

     1.因有缺点、

  • 中人

    读音:zhōng rén

    繁体字:中人

    英语:middleman

    意思:I

     1.中等的人;常人。
       ▶《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