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古一百首》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

意思:一口吞下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铜铃。

出自作者[宋]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是一首描绘佛像威严和神秘的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一口吞尽三世佛的牙如剑树、眼如铃的形象,以及断弦不必鸾胶续的寓意,表达了对佛像的敬畏和对其深邃内涵的理解和欣赏。 首先,“一口吞尽三世佛”描绘了佛像的巨大和威严,仿佛一口能吞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这句诗也暗示了佛像的包容性和普度众生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能接纳和理解。 “牙如剑树眼如铃”是对佛像外貌的进一步描绘。牙如剑树,形象地描绘了佛像的牙齿如同剑树般锋利,给人以强烈的威慑力。眼如铃则描绘了佛像的眼睛如同铃铛般清亮,透露出深深的智慧和慈悲。这种描绘既突出了佛像的威严,也表现了其智慧和慈悲。 “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则表达了对知音的理解和欣赏。这句诗中,“断弦不必鸾胶续”寓意即使琴弦断了,也不需要用胶去修复,只需要有知音在一旁侧耳倾听就够了。这表达了对理解佛像内涵的人的期待,也体现了对知音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表达了对佛像的敬畏和对其深邃内涵的理解和欣赏。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敬畏之心,同时也期待我们能找到真正的知音,一同欣赏和理解这口吞尽三世佛的神秘佛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
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

关键词解释

  • 剑树

    读音:jiàn shù

    繁体字:劍樹

    意思:(剑树,剑树)

     1.佛教语。剑轮地狱中的景象。见《长阿含经•地狱品》。
      ▶唐·司空图《十会斋文》:“无缘则三道宝阶,如登剑树;有愿则十方净域,便越尘区。”

  • 三世佛

    引用解释

    佛教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千佛出世。过去佛为 迦叶 诸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 佛,未来佛为 弥勒 诸佛。《法华经·方便品》:“三世诸佛,説之仪式。”《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亲见无边三世佛,故号 维摩 长者身。”《天雨花》第五回:“﹝ 刘天叙 ﹞自言是 灵山 三世佛降生。”

    读音:sān

  • 三世

    读音:sān shì

    繁体字:三世

    英语:sansei

    意思:
     1.指祖孙三代。
      ▶《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
      ▶郑玄注:“三世,自祖至孙。”
      ▶《论语

  • 一口

    读音:yī kǒu

    繁体字:一口

    英语:readily

    意思:
     1.一人。
      ▶《汉书•王莽传下》:“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
      ▶《后汉

  • 佛牙

    读音:fó yá

    繁体字:佛牙

    英语:tooth relic of Buddha

    意思:相传释迦牟尼圆寂之后,全身都变成细粒状舍利,但牙齿完整无损,佛教徒奉为珍宝,予以供奉,称佛牙。相传有一颗佛牙很早传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