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汉江》 世难乘槎翁,此意终冥冥。

世难乘槎翁,此意终冥冥。

意思:世人难乘槎翁,这种想法最终黑暗。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过汉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厚寓意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想象力。诗人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世界沧海桑田、时光流转的生动画面,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沉感慨。 “西极鳌足折,东南地维倾”这两句,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天地间的巨变,象征着世界的动荡和不稳定。这种天地翻覆的意象,给人一种无常和悲壮的感觉,为整首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众流竞趋下,汹汹归沧沧”这两句,诗人以流水比喻人生的流逝,展示了生活的无常和不可逆转。众流竞趋,汹汹而归,象征着人生短暂,光阴一去不复返。 “谁能跨明河,挽此经天行”这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宇宙的困惑和探求。谁能跨越明亮的银河,挽住时间的车轮,使其不再前行?这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抗争。 “世难乘槎翁,此意终冥冥”这两句,诗人以乘槎翁为喻,表达了人在世事的波涛中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悲哀。世难乘槎,此意冥冥,意味着人在面对世界的复杂和多变时,往往感到无力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难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极鳌足折,东南地维倾。
众流竞趋下,汹汹归沧沧。
谁能跨明河,挽此经天行。
世难乘槎翁,此意终冥冥。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冥冥

    读音:míng míng

    繁体字:冥冥

    英语:in the unseen world

    意思:
     1.昏暗貌。
      ▶《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朱熹集传

  • 世难

    引用解释

    当世的灾难、祸乱。《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焉 内求 交阯 牧,欲避世难。”《周书·周惠达传》:“尝使至 洛 , 魏孝武 与 惠达 语及世难。”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鴈倩谁将?”

    读音:

  • 乘槎

    读音:chéng chá

    繁体字:乘槎

    意思: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