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城道中》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意思:茄箫汉想繁,旗帜边颜色所以。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五城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边疆士兵生活的,通过对军队行进、斥堠、兵营、边塞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士兵们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生活。 首联“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描绘了军队行进的场景,金铙和玉节是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仪仗,落日和河边则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肃穆的氛围。沙鸣和雁起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寂静。 颔联“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描述了边疆的军事设施和士兵的招募情况,斥堠是用于侦察的土堡,新召募的士兵预示着战争的紧迫性。 颈联“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荒芜,白登道是通往白登山(匈奴圣地)的道路,阴山雾则增添了战争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尾联“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无奈,何时才能结束战争,实现和平,这是诗人对所有士兵和民众的深深关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通过对边疆士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英勇,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
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
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
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
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汉思

    读音:hàn sī

    繁体字:漢思

    意思:(汉思,汉思)
    谓思汉之心。
      ▶南朝·宋·鲍照《出自蓟北门行》:“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造句:美国卡内基美术馆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笳箫

    读音:jiā xiāo

    繁体字:笳簫

    意思:(笳箫,笳箫)
    犹笳管。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绮楼关树顶,飞旐泛堂前。帟幕旋风燕,笳箫咽暮蝉。”
      ▶唐·李益《五城道中》诗:“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