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舟中》 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

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

意思:密树藏飞翅,平波出现跃鳞。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舟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檥棹河梁畔,推篷得句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寓言人生的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河梁畔的云、水、树、鱼等自然元素与饥年的村落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描绘了云和水与山、月的关系,表现出一种相互映照、相互借用的美。云是山的姿态,它轻柔、飘逸,如同山峦起伏,展现出山的韵味;水借月精神,则表达了水的灵动与月的光华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这两句诗以自然元素为载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颔联“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细节,通过“密树”、“飞翮”、“平波”、“跃鳞”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动态美。密树中隐藏着飞翔的鸟类,平波中跃动着游动的鱼儿,这些细节描绘出自然界中生命的多样性和活力。 颈联“饥年村落底,也有醉归人。”诗人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色转向了社会现实。饥年的村落中,也有醉酒归家的人,这一描绘表现出生活的艰辛与温情并存。尽管面临饥荒,但人们仍然有乐观的心态和生活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性光辉的赞美。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丰富而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等句,既富有诗意,又具有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檥棹河梁畔,推篷得句新》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哲理的诗篇,它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态度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思想启迪的意义,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檥棹河梁畔,推篷得句新。
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
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
饥年村落底,也有醉归人。
作者介绍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密树

    读音:mì shù

    繁体字:密樹

    意思:(密树,密树)
    枝叶茂密的树;浓密的树林。
      ▶南朝·梁简文帝《祠伍员庙》诗:“密树临寒水,疏扉望远城。”
      ▶唐太宗《冬狩》诗:“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 跃鳞

    引用解释

    1.指鱼游动。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魴鲤跃鳞於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2.指游动的鱼。 唐 喻坦之 《春游曲江》诗:“曲岸藏翘鷺,垂杨拂跃鳞。” 宋 戴复古 《舟中》诗:“密树藏飞翮,平波见跃鳞。”

    3.比喻人奋发有为。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羣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