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意思:明师难道不使人巧,我怎么能重新你的文章。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文人对于教育、学问和人生理解的深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二老风流接见闻”,诗人以“二老”作为比喻,象征着传承有序、学问有源,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 “见闻”则表明学问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承,是前辈的智慧和经验在后辈生活中的影响和启示。 “馀香未远尚堪薰”一句,诗人以香气比喻学问的传承和影响,表达了学问的持久性和影响力。 “馀香”代表过去的学问和智慧,而“尚堪薰”则表示这些学问和智慧仍然能够影响后人,具有现实意义。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两句,诗人对明师的赞扬和对学习的理解。 “使人巧”表达了明师能够教导学生掌握技巧和智慧,而“老仆安能重子文”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学习并不只是追求文采和知识,而是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要有实际的效果。 “策蹇何由追抹电”一句,诗人以“策蹇”比喻自己行动缓慢,追赶闪电如“抹电”般快速的学习进程,表达了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化龙吾亦愿为云”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像化龙般融入学习的洪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学习的热忱和追求。 最后“从来作圣功夫处,不在生知在积勤”两句,诗人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认为要想成为圣人,不是依靠天赋和生而知之,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教育、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强调了实践、勤奋、持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
从来作圣功夫处,不在生知在积勤。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安能

    读音:ān néng

    繁体字:安能

    英语:how

    近义词: 若何、何以、什么、如何

    详细释义:岂能、怎能。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安能舍其所乐,

  • 重子

    读音:zhòng zǐ

    繁体字:重子

    意思:
     1.犹宗子,古代指承嗣宗祧的嫡长子。
      ▶《魏书•礼志二》:“设使世祖之子男于今存者,既身是戚蕃,号为重子,可得宾于门外,不预碑鼎之事哉?”
     
     2.

  • 岂不

    读音:qǐ bù

    繁体字:豈不

    英语:(adv) certainly; definitely

    详细释义:难道不、怎么不。表示反诘的语气。诗经?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左传?庄

  • 明师

    读音:míng shī

    繁体字:明師

    意思:(明师,明师)
    贤明的老师。
      ▶《韩非子•五蠹》:“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由此论之,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

  • 使人

    读音:shǐ rén

    繁体字:使人

    意思:I
    佣人,奴僕。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魏博搜捕金盒,一军忧疑。这里却教了使人送还他去,田承嗣一见惊慌,知是剑侠,恐怕取他首级,把邪谋都息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