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拨棹子·风切切》 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半醉。

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半醉。

意思: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一半醉。

出自作者[唐]尹鹗的《拨棹子·风切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风切切地吹着,月亮高悬。诗人以芙蓉花作为意象,形容了十朵芙蓉繁艳的景象。然而,这些美丽的花朵却因为秋风的侵袭而凋谢,小槛细腰无力地支撑着它们。诗人感叹自己的心情如同丁香结一般纠结,胸前的雪已经瘦尽。他感到羞愧和懊悔,因为他曾经抛弃过少年时代的爱情。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脸如丹砂般红润,双靥媚态动人。她戴着金装翡翠的冠子,穿着绣制精美的鸾凤衣裳。诗人将她比作琼花,美丽无比。然而,这个女子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愁苦不堪,银台上的蜡烛滴下了红色的泪水。她喝着醁酒,试图让自己半醉,但仍然无法入睡。帘幕外,月华如水,映照着她宝帐中的颠狂。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美丽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尽的悲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命运无法抗拒的无奈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艳歇。
小槛细腰无力,空赢得,目断魂飞何处说。
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
偏挂恨,少年抛掷。
羞睹见,绣被堆红闲不彻。
丹脸腻,双靥媚,冠子缕金装翡翠。
将一朵,琼花堪比。
窠窠绣,鸾凤衣裳香窣地。
银台蜡烛滴红泪,醁酒劝人教半醉。
帘幕外,月华如水。
特地向,宝帐颠狂不肯睡。

关键词解释

  • 银台

    读音:yín tái

    繁体字:銀檯

    解释:1.传说中王母所居处。 2.见\"银台门\"。 3.见\"银台司\"。 4.银质或银色的烛台。

    详细释义:1.本为宫门名。唐?李肇?翰林志:『

  • 蜡烛

    读音:là zhú

    繁体字:蠟燭

    英语:candle

    意思:(蜡烛,蜡烛)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