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意思:当时人有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及第归省》,是一首描绘及第后归乡心情的诗。 首联“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描绘了诗人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终于取得了功名。这一成就使他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因为他的家人也因此得到了荣耀。 颔联“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描绘了诗人在及第之后,与其他同僚一起出城送行的场景。这不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也是他离开京城、踏上归乡之路的时刻。 颈联“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描绘了诗人在得意之时,离别之恨也减轻了许多。这是因为他在半醉的状态下,对未来的路途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尾联“春日归乡情,翩翩马蹄疾。”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阳光下,骑马疾驰归乡的情景。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及第归乡之路,表达了他对过去的艰辛和努力的肯定,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七人

    读音:qī rén

    繁体字:七人

    意思: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
      ▶宋·范仲淹《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表》:“念三圣之艰难,而成丕业;求七人之蹇谔,以补大猷。”参见“七臣”。

    解释:1.指

  • 帝城

    读音:dì chéng

    繁体字:帝城

    意思:京都;皇城。
      ▶《汉书•陈咸传》:“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王维《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陈束

  • 时辈

    读音:shí bèi

    繁体字:時輩

    意思:(时辈,时辈)
    当时有名的人物。
      ▶《后汉书•窦章传》:“章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
      ▶唐·王维《休假还旧业便使》诗:“时辈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