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蹊尽种苾刍草,梵荚遍写《多罗经》。
意思:僧小路都种狡刍草,梵荚遍写《多罗经》。
出自作者[明]九皋声公的《次韵奉和见心师游石湖兰若(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宗教文化的诗,通过对楞伽峰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僧人和佛教的敬仰之情。
首联“楞伽峰如九叠屏,何年截取匡庐青。”诗人将楞伽峰比作九叠屏风,形容其美丽如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楞伽峰的喜爱之情。而“截取匡庐青”则表达了楞伽峰与匡庐山的紧密联系,暗示了这里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颔联“方同楚客赋招隐,不学山人吟采苓。”这里运用了典故,楚客即楚地的客人,多指隐逸之士。山人则指隐居山林的人。诗人以楚客采药、隐士采芝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宗教的向往之情。同时,这里也表现出诗人对僧人和佛教的敬仰之情。
颈联“僧蹊尽种苾刍草,梵荚遍写《多罗经》。”诗人描绘了僧人在楞伽峰上种植各种植物、抄写经书的场景,表现出僧人对佛教的虔诚和执着。同时,这里也表现出楞伽峰上的宗教氛围和佛教文化的繁荣。
尾联“诸天只在雨花外,音乐六时来窈冥。”诗人描绘了楞伽峰上的天宫景象,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同时,这里也表现出佛教中的音乐和天堂般的氛围,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楞伽峰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宗教文化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和佛教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