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茅君像》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意思:不向大茅峰山顶看到,当时很多人都作伏羲看。

出自作者[宋]曾极的《大茅君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乾。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 首句“面如赪玉碧矑寒”,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令人惊奇的画面,展现出大茅峰顶的奇特景色。诗人用“赪玉”形容山峰的颜色,碧矑寒则描绘了山峰在寒冷天气下的冷峻和深邃。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茅峰顶的神秘和壮丽。 “散发垂腰槲叶乾”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茅峰顶的形象,他散着头发,垂在腰间,槲树的叶子都已经干枯了。这种形象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茅峰顶的独特性的强调。只有亲自到过大茅峰顶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否则人们只会把它看作是伏羲的象征。这种对比突出了大茅峰顶的神秘和独特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茅峰顶的神秘和壮丽,以及诗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以及对大茅峰顶独特性的强调。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自然风景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乾。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关键词解释

  • 伏羲

    读音:fú xī

    繁体字:伏羲

    英语:Fuxi; God of Fishery and Husbandry

    意思: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
      ▶风姓。相传其始画八卦,又教民渔猎,取牺牲以供庖厨,因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峰顶

    读音:fēng dǐng

    繁体字:峰頂

    意思:(峰顶,峰顶)

     1.山峰的顶端。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从坳南直跻峰顶,其峰甚狭而峭,凡七起伏。”
     
     2.喻事物发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