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遇二十五首》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意思:难道没有良苗,恶草也飘忽。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思考,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以及他在幽居生活中的内心感受。 首联“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深思考和对于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这里,“窥造物”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也暗示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颔联“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智愚,世事总是纷繁复杂,难以理清。这一观点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颈联“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恶劣的自然环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忧虑。 尾联“惟余尊中物,三酌便兀兀”,表达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乐观。这里,“尊中物”指的是酒,“三酌便兀兀”则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忧虑和郁结。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好奇,以及在幽居生活中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自身感受,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居念世务,颇复窥造物。
通为一愦愦,愚智更出没。
漏天呀不补,淫雨方荡潏。
岂独无良苗,稂莠亦飘忽。
惟余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颇有凭,时从散幽郁。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飘忽

    读音:piāo hū

    繁体字:飄忽

    短语:招展 回荡 高扬 依依 飞扬 飘 袅袅 飘荡 飘动 飘摇 飘扬 飘洒 飞舞

    英语:fleet

    意思:(飘忽,飘忽

  • 岂独

    读音:qǐ dú

    繁体字:豈獨

    意思:(岂独,岂独)
    难道只是;何止。
      ▶《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
      ▶《庄子•胠箧》:“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

  • 无良

    读音:wú liáng

    繁体字:無良

    意思:(无良,无良)

     1.不善,不好。
      ▶《书•泰誓下》:“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旧唐书•宣宗纪》:“比有无良之人,于街市投匿名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