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赵主簿之任惠安》 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

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

意思:萧萧征骑立长亭,指着远处天涯相隔万里。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送赵主簿之任惠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不舍。 首句“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征骑伫立在长亭前,征人远行,离别在即。而“遥指天涯万里程”则表达了离别的深远和距离的遥远,给人一种无尽的惆怅感。这里的“天涯”也可能暗含着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仿佛离别后,两人就如同站在世界的两端。 “尊酒欲阑人欲别,夕阳丝管尽离声。”描绘了离别的氛围和情感。“尊酒欲阑”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酒樽中的酒即将喝完,离别就在眼前。“夕阳丝管尽离声”则描绘了离别的音乐和声音,夕阳西下,丝竹之声也渐渐消失,只剩下离别的声音。这里的“丝管”可能暗指离别的音乐或者乐器,而“尽离声”则表达了离别的哀伤和不舍。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不舍。通过描绘征人和行人的离别场景,以及离别的氛围和声音,展现了离别时的哀伤和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让人不禁想起离别后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离别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不舍,同时也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
尊酒欲阑人欲别,夕阳丝管尽离声。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里程

    读音:lǐ chéng

    繁体字:裏程

    短语:

    英语:course of development

    意思:
     1.路程;途程。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四:“

  • 遥指

    读音:yáo zhǐ

    繁体字:遙指

    意思:(遥指,遥指)
    遥对;向远处指。
      ▶唐·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清·赵翼《茅山纪游》诗:“遥指大茅峰,直上青冥里。”<

  • 长亭

    读音:cháng tíng

    繁体字:長亭

    英语:road-side pavilion

    意思:(长亭,长亭)
    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征骑

    引用解释

    1.出征的骑士。 北周 王褒 《饮马长城窟行》:“北走 长安 道,征骑每经过。”

    2.指战马。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读音:zhēng q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