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 探幽非遁世,寻胜肯迷邦。

探幽非遁世,寻胜肯迷邦。

意思:游人不是避世,寻胜邦肯迷。

出自作者[唐]陆龟蒙的《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静谧的境地中游玩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赞美和喜爱。 首句“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诗人用“游静境”作为引子,暗示了这是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而“雅具更摐摐”则描绘了那里的各种优雅的器具,如竹伞、藤鞋、杖斑花等,这些都为这个地方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的情趣。 “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藓矼。”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所遇到的自然环境,竹伞遮住了小径,藤鞋在藓石上踏过,这些都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水鸟行沙屿,山僧礼石幢。”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静境中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场景,水鸟在沙屿上自由自在地行走,山僧对着石幢行礼,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远棹投何处,残阳到几窗。”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游玩过程中的行程和时间,他乘着船向远方驶去,夕阳西下时才回到家中。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游历之广,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仙谣珠树曲,村饷白醅缸。”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静境中听到的音乐和食物,仙谣如珠树的乐曲,村饷的白醅缸,表现了当地的文化和美食,进一步体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地里方吴会,人风似冉厖。”这两句描绘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人情风俗,这里的地形像吴会之地,人情风俗又似冉厖。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赞赏和喜爱。 最后,“为读江南传,何贤过二庞。”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他认为这里的江南之地,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无法比得过二庞的故乡。这既是对二庞故乡的赞美,也是对整首诗的总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静境中游玩的场景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当地文化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
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藓矼。
杖斑花不一,尊大瘿成双。
水鸟行沙屿,山僧礼石幢。
已甘三秀味,谁念百牢腔。
远棹投何处,残阳到几窗。
仙谣珠树曲,村饷白醅缸。
地里方吴会,人风似冉厖。
探幽非遁世,寻胜肯迷邦。
为读江南传,何贤过二庞。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关键词解释

  • 寻胜

    读音:xún shèng

    繁体字:尋勝

    意思:(寻胜,寻胜)
    游赏名胜。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张逢》:“策杖寻胜,不觉极远。”
      ▶清·陈维崧《月华清•为蒋元肤催妆》词:“怪何处北阮疏狂,约来朝西山寻

  • 探幽

    读音:tàn yōu

    繁体字:探幽

    意思:
     1.探索深奥的事理。
      ▶《后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
      ▶晋·潘尼《释奠颂》:“探幽穷赜,温故知新。”
     

  • 迷邦

    读音:mí bāng

    繁体字:迷邦

    意思:《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言孔子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
      ▶《周书•儒林传•沈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