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
意思:多少学生想好方法,要在言下悟无生。
出自作者[唐]李中的《访庐山归章禅伯》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种禅意的描绘,它通过描绘石室、钟声、莎草、月色等自然元素,以及一位寻求真理的学徒的形象,展示了禅宗的精神内涵。
首句“沈沈石室疏钟后,寂寂莎池片月明”,诗人首先描绘了一个深邃的石室和其后的悠扬钟声,以及一片寂静的莎草池畔和明亮的月光。这里的“沈沈”和“寂寂”都为石室和环境增添了一种静谧、深沉的氛围。而“片月明”则描绘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月夜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神秘和深远的意境。
“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这句诗描绘了寻求真理的学徒的形象。他们渴望得到“妙法”,即深奥的智慧和真理,并希望在言语之下领悟无生无灭的境界。这里的“言下”暗示了禅宗的教导方式,即通过言语和行动来体验和理解真理,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推理或教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室、钟声、月色等自然元素,以及一位寻求真理的学徒的形象,展示了禅宗的精神内涵。它强调了通过体验和理解真理,而不是通过教条来获得智慧的重要性。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也体现了禅宗的核心价值观: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