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降龙》 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补艾恬以愉。

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补艾恬以愉。

意思:你为什么在眼睛时病,用针补艾恬用愉快。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降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庙宇,其中降龙神像身披襟裾,庙宇两廊深邃。接着诗人描述了庙中官员的服饰和居处的奢华,以及宴会上琼瑶酒壶倾倒的场景。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穷苦百姓盼望雨露滋润的情景,以及太上老君倚靠攀姚虞的形象。最后诗人对庙中官员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批评,指出他们生前显赫却自重,身后默默无闻,这种行为是愚蠢的。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庙宇的奢华与穷苦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批评。同时,诗人也通过庙宇中官员的行为,提醒人们应该保持谦逊、节约的品德,而不是贪图奢华享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
礼下天子一等尔,衣服居处何其殊。
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
先后荧煌首珠翠,侍者百十颜温瑜。
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
穷民疾首望雨露,太上欲倚攀姚虞。
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补艾恬以愉。
生前赫赫浪自重,身后没没宁非愚。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