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后舍绯桃》 十年树底折香葩,蔌蔌浮光弄晓霞。

十年树底折香葩,蔌蔌浮光弄晓霞。

意思:十年树底折香葩,蔬菜蔬菜浮光弄朝霞。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后舍绯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的诗,通过对树木下花朵的折损和朝霞的描绘,表达了对风雨的无情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无奈和感慨。 首句“十年树底折香葩”描绘了十年间,树下的花朵被摧折折损,失去了它们原本的美丽。这里的“香葩”可以理解为花朵的芳香和美丽,而“折香葩”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蔌蔌浮光弄晓霞”则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微弱的光线在空气中闪烁,仿佛在玩弄着朝霞。这里用“浮光”来形容微弱的光线,形象生动,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只恨无情是风雨,直将红片入西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将风雨比喻为冷漠无情的旁观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无情摧残的无奈和感慨。而“红片”则象征着曾经美丽的花朵凋零后的残片,被风吹到西边别人家的情景,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风雨的无情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情感和哲理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年树底折香葩,蔌蔌浮光弄晓霞。
只恨无情是风雨,直将红片入西家。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蔌蔌

    读音:sù sù

    繁体字:蔌蔌

    英语:crude and coarse

    意思:
     1.猥琐丑陋貌。
      ▶《诗•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
      ▶毛传:“蔌蔌,陋也

  • 浮光

    读音:fú guāng

    繁体字:浮光

    意思:
     1.水面或物体表面反射的光。
      ▶南朝·陈·阴铿《渡青草湖》诗:“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