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怀》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

意思:你别只成哭泣,经过总是空。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别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是一首表达离别和思乡之情的诗。它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联“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诗句中的“徒成泣”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助,而“经过总是空”则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失落感。这两句诗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乡之情。这里的“劳生”指的是旅途生涯,而“惯离别”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习惯。诗句中的“夜梦苦西东”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颈联“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描绘了旅途中的情景和感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这里的“三湘浪”指的是去路上的艰难险阻,而“归程一片风”则表达了归程的顺利和期待。这两句诗将旅途中的艰辛和归程的期待表现得生动形象。 尾联“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思念之情。诗句中的“他年”指的是未来的一天,“寄消息”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心。而“书在鲤鱼中”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消息传递方式的想象和幽默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句中的情感真挚、生动,表现力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
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
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
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经过

    读音:jīng guò

    繁体字:經過

    短语:长河

    英语:process

    意思:(经过,经过)

     1.行程所过;通过。
      ▶《淮南子•时则训》“日月之所

  • 总是

    解释

    总是 zǒngshì

    [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

    引用解释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

  • 相别

    读音:xiāng bié

    繁体字:相別

    意思:(相别,相别)
    I
    谓彼此分别。
       ▶宋·苏轼《和子由宿逍遥堂》序:“﹝余﹞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
       ▶《古今小说•杨谦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