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隐者》 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

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

意思:渔郎不一定知道年代,先有逃避尧次离开秦国。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隐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宁采箕山钓颍滨,放勋天大不能臣。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这是对历史人物尧和许由的赞美和致敬。 首句“宁采箕山钓颍滨”是对许由的描绘,暗示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在颍水边垂钓,象征着他的高尚品质和远离世俗的决心。 “放勋天大不能臣”一句,引用《尚书·尧典》中的“大臣厘降,为百姓立君”的典故,表明许由不接受尧的封禅,表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 “渔郎未必知年代”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无数默默奉献者的感慨,他们可能没有留下名字,也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先有逃尧次避秦”是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许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许由的高尚品质和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默默奉献者的赞美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宁采箕山钓颍滨,放勋天大不能臣。
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年代

    读音:nián dài

    繁体字:年代

    英语:period

    意思:
     1.时代。
      ▶晋·谢灵运《会吟行》:“自来弥年代,贤达不可纪。”
      ▶唐·张说《赠崔公》诗:“事随年代远,

  • 渔郎

    读音:yú láng

    繁体字:漁郎

    英语:Orang (in 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129°39\'E 41°26\'N)

    意思:(渔郎,渔郎)

  • 避秦

    读音:bì qín

    繁体字:避秦

    意思:
     1.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