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问答》 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

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

意思:方床六尺堰清白天,惭愧没有玉枕名通中。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问答》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小屏风、方床等室内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闲适、自足的心情。 首句“小屏风,座隔流尘素影融”,诗人以“小屏风”为背景,描绘出室内空无一人,只有屏风孤立的场景。座隔流尘,说明室内整洁,无人打扰。素影融,则是指屏风上反射出的白色影子,给人一种宁静、素雅的感觉。这一句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清净的室内环境。 “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诗人通过描述“方床六尺”这一细节,表达了自己在闲适的清昼中安然偃息的状态。床虽小,但足够容纳诗人一人。无须他人陪伴,只有自己与天地、时间相伴。诗人在此表现出一种自足、闲适的心情。然而,他又有些惭愧,因为自己没有像样的玉枕,不能更好地享受这种生活。这句诗也透露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希望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室内环境、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闲适、自足的心情。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小屏风,座隔流尘素影融。
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玉枕

    读音:yù zhěn

    繁体字:玉枕

    英语:bl 9

    意思:
     1.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
      ▶《晋书•王澄传》:“澄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澄手尝捉玉枕以自防,故

  • 方床

    读音:fāng chuáng

    繁体字:方床

    意思:卧榻。
      ▶《南史•贺革传》:“﹝革﹞有六尺方床,思义未达,则横卧其上,不尽其义,终不肯食。”
      ▶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

  • 六尺

    读音:liù chǐ

    繁体字:六尺

    意思:
     1.见“六尺之孤”。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李山甫《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姚士麟《见

  • 通中

    读音:tōng zhōng

    繁体字:通中

    意思:即通中枕。
      ▶宋·王禹偁《七夕》诗:“兀然何所营,横枕通中卧。”
      ▶宋·王禹偁《阁下暮春》诗:“诏书稀少日何长,闲枕通中睡一场。”参见“通中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