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意思:不如意的事年年,消磨断塞风烟。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清平乐 发汉儿村题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描绘了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参星横移,月亮落下,这是旅人每日都经历的时刻,然而,这种日常的景象却在这个人心里引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他无法确定该向谁倾诉这种情绪,这反映出他的孤独和无助。他望向家乡的山,云雾缭绕,仿佛能看到远处的红楼一角,这是他记忆中家的象征。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年年都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在边塞的风烟中逐渐消磨。他输给了住在京城的一些公子哥们,他们在这个时候可能正在梦里面围绕着花前。这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旅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整首诗给人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感慨,让人不禁对生活产生思考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
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
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风烟

    读音:fēng yān

    繁体字:風煙

    英语:wind and smoke

    意思:(风烟,风烟)

     1.南朝·齐·谢朓《和王着作融八公山诗》:“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
      ▶南

  • 不如意

    (1).不符合心意。语出《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 宋 陆游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诗之二:“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 渭桥 。”
    (2).指不符合心意的事情。《晋书·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3).死的讳称。《三国志·魏志·曹爽传》:“二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詔。”

  • 消磨

    解释

    消磨 xiāomó

    (1) [wear down;fritter away]∶逐渐消耗;磨灭

    消磨志气

    (2) [idle away;while away]∶消遣,打发时光

    消磨岁月

  • 不如

    读音:bù rú

    繁体字:不如

    英语:not equal to

    意思:
     1.比不上。
      ▶《易•屯》:“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 绝塞

    读音:jué sāi

    繁体字:絕塞

    意思:(绝塞,绝塞)

     1.度越边塞。
      ▶《商君书•战法》:“无敌深入,偕险绝塞,民倦且饥渴,而复遇疾,此其道也。”
      ▶《战国策•东周策》:“秦敢绝塞而伐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