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丹峰庵》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意思:逢人都上前打听,什么地方隐藏庞公公。

出自作者[宋]刘子翚的《过丹峰庵》

全文创作背景

**《过丹峰庵》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刘子翚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刘子翚的《过丹峰庵》可能是他在游历名山大川,参观寺庙庵堂时,有感而发创作的一首诗。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他对自然景观、寺庙生活的感受,或者阐述他对人生、社会的某些看法。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才能确定。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鼓有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作者介绍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关键词解释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地隐

    读音:dì yǐn

    繁体字:地隱

    意思:(地隐,地隐)
    谓隐居于偏僻之地。
      ▶隋·王通《文中子•周公篇》:“薛收问隐。子曰:‘至人天隐,其次地隐,其次名隐。’”阮逸注:“辟地山林,高身全节。”
      ▶清·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