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意思:如果焚香能证明方法,前身应说是香严。

出自作者[明]唐顺之的《赠庵中老僧僧解相人术少尝游历江南晚归庵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是作者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的经历和感悟的诗篇。 首联“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早年从师栖岩,并祝发修行,跟随名师学习佛法的经历。其中,“祝发”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表示剪去头发,表示出家修行。而“礼名师”则表明作者对名师的尊敬和追随。 颔联“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则表达了作者修行的感悟。其中,“业净六根成慧眼”表达了作者通过修行,使自己的六根清净,从而有了慧眼,能够洞察世间万物。“身无一物寄茅庵”则表达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身无牵挂,将身心寄托于茅庵之中,体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修行的执着。 颈联“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描绘了作者修行环境的清幽和简朴。“厨边引涧”描绘了厨房边的小溪,“宁须汲”表示无需去取水,说明生活简朴。“松下翻经几到龛”则描绘了在松树下翻阅经书,直到进入佛龛的场景。 尾联“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期望和信念。其中,“若使焚香能证道”表达了作者相信通过焚香这种修行方式,能够证悟真理。“前身应说是香严”则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前世应该是通过焚香这种方式证悟了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执着,以及对简朴、清净生活的追求。通过修行,作者获得了慧眼,能够洞察世间万物,同时也对修行的期望和信念有所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从祝发事栖岩,为礼名师每向南。
业净六根成慧眼,身无一物寄茅庵。
厨边引涧宁须汲,松下翻经几到龛。
若使焚香能证道,前身应说是香严。

关键词解释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 前身

    读音:qián shēn

    繁体字:前身

    英语:predecessor

    意思:
     1.佛教语。犹前生。
      ▶《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

  • 说是

    读音:shuō shì

    繁体字:說是

    意思:(说是,说是)
    惯用语。表示转述别人的话。
      ▶《红楼梦》第九六回:“蟠儿那里,我央蝌儿去告诉他,说是要救宝玉的命,诸事将就,自然应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 若使

    读音:ruò shǐ

    繁体字:若使

    意思:假使,假如,如果。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唐·李咸用《赠来进士鹏》诗:“若使无良遇,虚言有至公。”

  • 香严

    读音:xiāng yán

    繁体字:香嚴

    意思:(香严,香严)
    佛教语。香洁庄严。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