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梦中和人梅诗山礬韵》 溪路槎牙木叶乾,角声吹动五更寒。

溪路槎牙木叶乾,角声吹动五更寒。

意思:溪路槎牙树叶干,角声寒吹动五更。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梦中和人梅诗山礬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溪路槎牙木叶乾,角声吹动五更寒。疏疏梅蕊疏疏雪,一段生绡不用礬。》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通过对溪路上的枯枝、夜间的号角声、稀疏的梅花和雪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冷、寂静的冬日氛围。 首句“溪路槎牙木叶乾,角声吹动五更寒。”描绘了溪边道路上的枯枝槎牙(意为杂乱无章),树叶都已经干燥无存。而此时,号角的声音响起,伴随着五更的寒意,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更多的寒意和寂静。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 “疏疏梅蕊疏疏雪,一段生绡不用礬。”第二句和第三句描绘了冬日的梅花和雪景。梅花的稀疏与雪的稀疏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一段生绡不用礬”则运用了绘画的意象,形容梅花如一幅未着色的生绡画,不需要额外的颜色加以修饰。这里的“生绡”指的是没有经过染色的丝绸,形容梅花本身的纯净和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寂静、清冷之氛围的喜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孤独、静默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寒冷和寂静之美。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展现了冬日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整首诗的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路槎牙木叶乾,角声吹动五更寒。
疏疏梅蕊疏疏雪,一段生绡不用礬。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木叶

    读音:mù yè

    繁体字:木葉

    意思:(木叶,木叶)
    树叶。
      ▶《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晋书•儒林传•董景道》:“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洛山,衣木叶,食树果。”

  • 五更

    读音:wǔ gēng

    繁体字:五更

    英语:just before dawn

    意思: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
      ▶《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 吹动

    读音:chuī dòng

    繁体字:吹動

    造句:

  • 溪路

    读音:xī lù

    繁体字:溪路

    意思:(参见谿路)
    溪谷边的路;溪水之路。
      ▶唐·张九龄《赴使泷峡》诗:“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唐·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一:“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

  • 槎牙

    读音:chá yá

    繁体字:槎牙

    意思:亦作“槎枒”。亦作“槎岈”。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元稹《寺院新竹》诗:“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王安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