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在己归秀州》 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

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

意思:四正拿着钵去,千里渡过长江来。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僧在己归秀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是一首描绘僧人渡江讲经的诗,通过对嘉兴火灾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坚韧不屈的精神的赞美。 首联“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描绘了前年嘉兴火灾的场景,火灾摧毁了僧人们的居所,象征着苦难和无常。但这里的“劫灰”并非真的劫灰,而是象征着虽然遭遇灾难,但僧人们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 颔联“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描绘了僧人们手持钵盂,四方化缘,历经千里渡过长江,来到王城讲经的情景。这一联表达了僧人们的坚韧和毅力,以及他们为了传播佛法,不惜跋山涉水,长途跋涉的精神。 颈联“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描绘了僧人们心向王城讲经的愿望,以及他们的讲经之行是由海客带回的信息所引发的。这一联表达了僧人们对佛法的执着追求和对讲经事业的热爱。 尾联“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描绘了讲经场所的环境,水天一色,听到鹤的叫声,再也没有尘世的纷扰。这一联表达了僧人们远离尘世,追求清净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对于佛法的虔诚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渡江讲经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坚韧不屈、追求佛法、远离尘世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苦难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清净世界的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
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
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
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渡江

    读音:拼音:dù jiāng 五笔:iyia

    渡江的解释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词语分解

    • 渡的解释 渡 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渡。 过河的地方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四方

    读音:sì fāng

    繁体字:四方

    短语:方块 方框

    英语:four-way

    意思: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

  • 持钵

    读音:chí bō

    繁体字:持缽

    意思:(持钵,持钵)

     1.佛教语。托钵。
      ▶南朝·梁·沈约《述僧设会论》:“至时持钵往福众生。”
      ▶唐·吴融《金陵遇悟空上人》诗:“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