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扶胥三首》 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

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

意思:为说明博望乘木筏到,不要做师襄击磬看。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扶胥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旸谷扶桑指顾间,冯夷得得报平安。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作者是谁暂未给出,我将在以下内容中为您解析这首诗。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似乎是在描绘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场景,涉及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首句“旸谷扶桑指顾间”中,“旸谷”和“扶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地名,指太阳升起的地方。在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这个神秘的地方,让人对诗中的场景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冯夷得得报平安”中的“冯夷”也是神话中的人物,掌管水族。这句诗表达了平安、祥和的气氛,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的主题。这里“博望”指的是汉代的张骞,他曾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诗人用“乘槎至”这样的典故,表达了一种探索、追求的决心和勇气。而“莫作师襄击磬看”则是在暗示一种等待和耐心,不要像等待师襄那样心急,而应该像击磬那样保持平静和专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神秘、探索、追求和耐心的情感,让人对诗中的场景和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旸谷扶桑指顾间,冯夷得得报平安。
为言博望乘槎至,莫作师襄击磬看。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博望

    读音:bó wàng

    繁体字:博望

    意思:
     1.古山名。即今安徽·当涂西南东梁山,与和县南西梁山隔江相对如门,故又称天门山。歷来为攻守要地。
      ▶《文选•陆倕<石阙铭>》:“乃假天阙于牛头,託远图于博望。”

  • 为言

    读音:wéi yán

    繁体字:為言

    意思:(为言,为言)
    I

     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辛貌丑,妻不为言

  • 乘槎

    读音:chéng chá

    繁体字:乘槎

    意思: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 作师

    读音:zuò shī

    繁体字:作師

    意思:(作师,作师)
    I
    兴兵。
       ▶《国语•鲁语下》:“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
    II
    工匠;匠师。
       ▶《百喻经•诈称眼盲喻》:“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