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意思:海静天高景气不同,鲸鱼眼睛失去彩蚌暗中珠。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是一首描绘海洋和天空的壮丽景象,并带有一些神秘的寓言色彩的诗。 首句“海静天高景气殊”描绘了海洋平静、天空高远、景色独特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感觉。第二句“鲸睛失彩蚌潜珠”则引入了海洋生物的描绘,描述了鲸鱼的眼睛失去了光彩,而蚌则潜藏珍珠,暗示着某种神秘的变化或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则带有一些神秘的寓言色彩,描述了诗人不知道在今晚的越台上,是否能够看到传说中的瀛洲和方丈。瀛洲和方丈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常被用来象征神秘而美好的事物。这两句诗将现实与神话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艺术感染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洋和天空的壮丽景象,以及一些神秘的寓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诗歌中也带有一些失落和疑问,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
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景气

    读音:jǐng qì

    繁体字:景氣

    短语:百废俱兴 欣欣向荣 昌明 勃 昌 繁盛 沸腾 繁荣昌盛 发达 鼎盛 盛 兴隆 根深叶茂 蓬勃 如日中天 万古长青 方兴未艾 万紫千红 兴盛 旺 盛极一时 兴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