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迁莺 晓行》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意思:翡翠帘娇深,曲屏香暖,争考虑年寒飘动。

出自作者[宋]刘一止的《喜迁莺 晓行》

全文赏析

【注释】:
此词是作者在冬日一个拂晓上路时怀念他的妻子而写的。词的上片写晓行景色,下片写怀人情思。上下两片一因一果 ,一景一情 ,结合得天衣无缝,写景 、抒情相得益彰。《直斋书录解题》谓刘一止“尝为晓行词盛传于京师 ,号刘晓行,”可见时人对此词的推崇。
上片起首一句将时间点明,并由于角声唤醒旅人,引起以下画面的展开 。“宿鸟”二句更把时间界限进一步点明:树上巢中的鸟不到天明是不会聒噪的,虽有响亮的号角声飘来,却未惊醒它们,可见天色还未大亮。但雄鸡在黎明前是定要啼鸣的,“鸡先觉”,又说明天快亮了。起句和以上两句是写在驿舍室内听觉所起的反应。接着三句:一眼望去是连绵而曲折的村落,一个“烟”字,说明晨雾未消;行人已起,马在嘶叫。一弯残月,透过长林,隐约可见。这都是词人离开住地出门后的所见所闻。以下“泪痕”两句,说明作者在驿舍中因伤感而流过泪 ,并且曾饮酒御寒。
这两句以感受写天候之寒冷。一个“霜”字点明是清晨的行动,紧扣词题。这七句,全用白‘描手法,写出晓行所见所闻和身体的感受,真实动人。清人许昂霄评曰:“‘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 ”(《词综偶评 》),是恰当的 。前结三句,“ 倦客 ”表明他曾久客外地,对行旅生活已感到厌倦;“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化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 》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云:“禁,愿乐之辞 。刘一止《喜迁莺 》词‘ 叹倦客 ,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言倦客不愿意再奔走风尘京洛也 。”作为徽宗宣和三年(1121)的进士,词人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得授秘书省校书郎。此次夜宿晓行,再去京都,当是为了应诏赴官,但又深觉京尘可厌,实不愿重履浊地。不愿去而仍不得不离乡背井,奔波不已,其情绪之恶劣可知。
词之上片重在写景,下片则转写怀人,同时也对词人驿舍流泪的原因作出交代。过片三句,道出他和妻子分别后的复杂心情作者写到这里,思潮起伏,眼前又出现家中的情景:“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以之和“岁寒飘泊”进行对比。“争念”即“怎念”,此三句即柳永《倾杯》:“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怨意显然,于是接入下句“怨月恨花烦恼”。因久别而怨及月与花 ,颇得无理之趣。作者接着说:这种烦恼,“不是不曾经着”。如此羁旅情怀,一从习惯后,经过时间的推移,也可望渐渐消减,结句突然翻转 ,道“ 新来还恶”!“恶”字即情绪不好。末四字尽包上文许多事与情而生的一种感应,感概极为深厚。
此词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幽深,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写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感情真挚,使人感同身受,堪称情景俱佳的好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後,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关键词解释

  • 岁寒

    读音:suì hán

    繁体字:歲寒

    英语:cold season in a year

    意思:(岁寒,岁寒)

     1.一年的严寒时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 飘泊

    读音:piāo bó

    繁体字:飄泊

    英语:drift

    意思:(飘泊,飘泊)

     1.指船只飘流停泊。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煇顷在泰州,偶倭国有一舟飘泊在境上。”

  • 翠幌

    读音:cuì huǎng

    繁体字:翠幌

    意思:绿色的帷幔。
      ▶唐·骆宾王《帝京篇》:“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
      ▶明·夏完淳《钱长孺三春卧病合卺而起诗以嘲之》:“九天环珮石榴裙,翠幌妆楼谒细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