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惊魂同夜鹊》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意思:我睡在红罗帐,双啼玉筷痕。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惊魂同夜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和忠诚之情,同时暗示了距离的隔阂和无法与所爱之人相见的痛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这里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距离之远,展现了诗人与所思之人相隔万里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思念之情难以被他人理解和论述。 颔联“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诗人用梦境和惊醒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思念之情的强烈和深沉,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颈联“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这里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在红罗帐中哭泣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痛苦。同时,“玉箸痕”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 尾联“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忠诚,即使面临如此的痛苦和困难,她的心也愿意自保,决不会忘记所爱之人的恩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字里行间充满了思念和忠诚之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里无人见,众情难与论。
思君常入梦,同鹊屡惊魂。
孤寝红罗帐,双啼玉箸痕。
妾心甘自保,岂复暂忘恩。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红罗

    读音:hóng luó

    繁体字:紅羅

    意思:(红罗,红罗)

     1.红色的轻软丝织品。多用以制作妇女衣裙。
      ▶汉·班固《西都赋》:“红罗飒纚,绮组缤纷。”
     
     2.荔枝品种名。参阅《广群芳

  • 孤寝

    读音:gū qǐn

    繁体字:孤寢

    意思:(孤寝,孤寝)
    独眠。
      ▶唐·李白《捣衣篇》:“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解释:1.独眠。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