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于丹》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意思:到大业是最珍贵的宝石,没有比心知道自己。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送于丹》

全文赏析

这首诗《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认知和人生选择的坚定态度。 首联“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强调内心的修为和事业的重要性,认为内心的修养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而这种修养只能靠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颔联“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看法,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是暂时的,而天道公正无私,不会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改变。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以及对公正无私的追求。 颈联“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描绘了作者离家在外的艰难和苦涩,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验。 尾联“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决心和不回头的心态,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选择的坚定态度。通过描绘人生的艰难和挑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也具有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
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
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
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至宝

    解释

    至宝 zhìbǎo

    [most valuable treasure] 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引用解释

    最珍贵的宝物。《后汉书·陈元传》:“至宝不同众好,故

  • 自知

    读音:zì zhī

    繁体字:自知

    英语:know

    意思:
     1.认识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

  • 过心

    读音:guò xīn

    繁体字:過心

    英语:care; mind

    意思:(过心,过心)
    知心。
      ▶浩然《艷阳天》第一章:“他时时刻刻不忘这件事儿,见到过心的人就说,见着可靠的人就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