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
意思:县官员无暇怜悯饥饿,她拽官车上陕州。
出自作者[明]李祯的《新安谣(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垂老频逢岁薄收,秋租多欠卖耕牛。县官不暇怜饥馁,唤拽官车上陕州》通过描绘一个老农在贫困中挣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句“垂老频逢岁薄收”,诗人通过描绘老农的年迈和生活的艰辛,展现了一个贫困的社会现实。这里的“频逢”二字,更加强化了老农生活的艰难和困苦,也暗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秋租多欠卖耕牛。”这句诗描绘了老农为了交租不得不卖掉耕牛的场景,进一步揭示了农民的生存困境。耕牛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失去了耕牛,意味着他们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生活更加困难。
“县官不暇怜饥馁”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县官对饥民的不闻不问,表达了对官府的不满和失望。在这样贫困的社会现实中,县官没有关注到人民的疾苦,甚至对饥民的不幸视而不见,这是对封建社会官僚体系的批判。
最后,“唤拽官车上陕州”这句诗描绘了老农无奈地拉着自己的家当和租税前往陕州的场景。这个行动象征着老农生活的艰难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农在贫困中挣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