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意思:摄动是禅禅是动,不惮不动就如。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读禅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的哲理诗,通过描绘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禅的深奥和神秘。
首句“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表达了禅宗的“无我”观念,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妄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所有的相都是暂时的、变化的,因此不应该执着于任何一种相。而“若住无馀却有馀”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即通过放下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从而获得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上的满足。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宗的“直指人心”的修行方法,即通过直接体验和领悟,达到对真理的认知。这里的“言下忘言”指的是在言谈中忘记语言,达到无言的状态,也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修行方式。而“梦中说梦”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境界,即通过超越梦境的束缚,达到对真理的领悟。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哲学观念,即认为空花和阳焰都是虚妄的,不应该同时追求它们的果实和鱼。这里的“空花”指的是虚妄的表象,“阳焰”则指的是虚假的幻象。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它们的本质,不要被它们所迷惑。
最后,“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表达了禅修的境界和状态,即通过控制自己的心念和行为,达到禅定的状态。这里的“摄动”指的是控制心念和行为,“禅”则是指禅定的状态,“不动”则是指不执着于任何一种相的状态,“如如”则是指超越一切相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些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禅宗的哲学观念和修行方法,引导人们通过放下执着、超越表象、控制心念和行为,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种修行方式不仅对个人精神修养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