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诗·豫让桥》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意思:豫让酬恩年已深,高名声不朽到现在。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豫让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豫让酬恩岁已深》,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豫让这位战国时期刺客的崇高敬意。 首句“豫让酬恩岁已深”直接点明了豫让酬谢知己恩情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句诗运用了豫让曾经为报答智伯知遇之恩,漆身吞炭,誓以一死报知,最终刺赵襄子未成被斩,自杀在知己面前的故事,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豫让的行为虽然未能改变当时世道,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第二句“高名不朽到如今”进一步强调了豫让的名声将永远流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豫让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那些坚持信念,不畏强权,有高尚节操的人的赞美。 第三句“年年桥上行人过”描绘了桥上每年都有行人经过的场景,而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能像豫让一样,有国士之心,有报国之志呢?这句诗引发了读者对现实的思考,也暗示了作者对当今世道的忧虑。 最后一句“谁有当时国士心?”是对当今行人的质问,也是对豫让精神的呼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缺乏国士之心,缺乏报国之志的人的批评,同时也表达了对豫让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豫让的故事,表达了对坚持信念,不畏强权,有高尚节操的人的赞美,同时也对当今世道提出了批评和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

关键词解释

  • 高名

    (1).盛名,名声大。《韩非子·十过》:“过而不听於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沉士尊 《过李白墓》诗:“千古高名在,青山片碣留。” 清 吴伟
  • 不朽

    读音:bù xiǔ

    繁体字:不朽

    短语:名垂青史 永垂不朽 死得其所 流芳百世

    英语:immortality

    意思:不磨灭,永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如今

    读音:rú jīn

    繁体字:如今

    短语:兹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现 今天

    英语:nowadays

    意思:现在。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

  • 豫让

    读音:yù ràng

    繁体字:豫讓

    意思:(豫让,豫让)
    春秋·战国间晋人。为晋卿智瑶家臣。
      ▶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
      ▶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

  • 酬恩

    读音:chóu ēn

    繁体字:酬恩

    意思:谓报答恩德。
      ▶唐·罗隐《青山庙》诗:“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宋·沈括《谢进守令图赐绢表》:“生负素志,不能效力于当年;没而有知,尚期酬恩于瞑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