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作》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意思:这是我真的想参天地,而且读中庸尽到忠诚。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偶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首联“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老年时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宠辱惊慌,而是在平静中能够洞察古今,思考人生和历史的哲理。这一句通过描绘老年人的心态,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理解。 颔联“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进一步阐述了生命和时间的观念。诗人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有始有终,没有人能够摆脱生与死的轮回。这一句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更加珍视当下的时光。 颈联“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描绘时间流逝的速度。日月如箭,催人老去,而阴阳交替,如同强盗一般残酷无情。这一句表达了时间对生命的压迫和紧迫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尾联“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通过读书和实践来参天地、济世救人的愿望。诗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融入天地之间,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年人的心态、生命和时间的观念、时间的流逝速度以及参天地、济世救人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至诚

    读音:zhì chéng

    繁体字:至誠

    短语:诚心诚意 诚 实心 恳挚 精诚 义气 披肝沥胆 倾心 纯真 推心置腹 诚挚 热切 由衷 竭诚 开诚布公 谆谆

    英语:complete si

  • 参天

    读音:cān tiān

    繁体字:參天

    短语:高 万丈 嵩 最高 危 峨 凌云 亭亭

    英语:reaching the sky

    意思:(参天,参天)

  • 中庸

    读音:zhōng yōng

    繁体字:中庸

    短语:和平 温和 文 温柔 和风细雨 婉 软 中和 柔和 温文尔雅 温情 平和 和 缓

    英语:mean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