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周雪盦乞题浮岚作雨石供为九云石之一》 傥置坛场历郡国,眼穿活我比瞿昙。

傥置坛场历郡国,眼穿活我比瞿昙。

意思:如果设置坛场经过郡国,眼睛穿我活下来比瞿昙。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周雪盦乞题浮岚作雨石供为九云石之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通过对非烟非雾、景光森雨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独特感受。作者将山石吐出的氤氲雪浪与艮岳俗相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评和不满。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干旱的担忧,呼吁人们进行祷告,期盼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活命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垂怜,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整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的看法和期望。这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非烟非雾埋晴旭,亏蔽景光森雨足。
一卷之石吐氤氲,雪浪无奇艮岳俗。
即今旱气烛东南,孑遗遍祷流滋甘。
傥置坛场历郡国,眼穿活我比瞿昙。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坛场

    读音:tán chǎng

    繁体字:壇場

    英语:mandala

    意思:(坛场,坛场)

     1.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

  • 瞿昙

    读音:qú tán

    繁体字:瞿曇

    意思:(瞿昙,瞿昙)

     1.释迦牟尼的姓。一译乔答摩(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陆游《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瞿昙问宿因。”
      ▶《辽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