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花飞终不近,濠梁古鬼解揶揄。
意思:拂尘花飞始终不亲近,濠梁古鬼解揶抽。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送周六赴濠州户曹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从来悟道不由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人生智慧和道行的来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首句“从来悟道不由书”,直接点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的悟道之路并非完全依赖于书本知识。这里的“悟道”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世界、宇宙的深刻理解,而“书”则代表了文字、知识、理论。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从文字中来,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通过与世界的直接接触和交流而获得的。
第二句“觌面相呈已有余”,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觌面”意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呈”则表示展现、展示。这句诗表达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体验已经足够让人获得足够的智慧和启示,无需依赖书本。
第三句“麈尾花飞终不近”,引用了一个典故。“麈尾”是古代名士常持之物,用以拂尘,是一种象征,代表名士风度。“花飞”则象征着自然的美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即使面对再美的自然景象,也无法让人得到真正的悟道,因为书本无法替代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和体验。
最后一局“濠梁古鬼解揶揄”,引用庄子与惠施游濠梁之上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认为即使有古鬼嘲笑你不懂濠梁之鱼的自然之美,你也能从中得到感悟,因为真正的悟道并不需要他人的认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智慧的独特理解,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直接接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对书本知识的超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然、体验生活、与他人交流,而不是仅仅依赖书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