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儒大半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
意思:里读书大半学习笔,耳听竽瑟谁知音。
出自作者[宋]仇远的《赠溧水杨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金渊时,对当地笔工冯应科精湛技艺的赞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首段通过描述冯应科的精湛技艺,与其他几位笔工的难以寻觅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冯应科的赞赏之情。
第二段则表达了作者在游历金渊时的困顿和无奈,破砚生苔,尘满目,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和困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毛锥自笑不中书,白发纷纷老而秃,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年老而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苦闷。
第三段则通过中山博士子墨卿的推荐,表达了对当地儒生缺乏知音的遗憾。他们大多习刀笔,耳闻竽瑟谁知音,暗示了当地文化氛围的不足。
最后一段则表达了对冯应科才华的肯定和对他的期待,如果善藏善用,不必出世,等待时机成熟再施展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苏东坡的评价,认为北方无此笔,暗示了冯应科的笔艺在北方也是少有的。
整首诗通过对冯应科精湛技艺的赞扬和对当地文化氛围的批评,表达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乐观态度。同时,也通过中山博士子墨卿的推荐,表达了对知音的期待和对当地儒生的批评。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