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边偶题》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意思:只知道事情追逐眼前离开,不知不觉老年从头上来。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水边偶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首句“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描绘了自然之景,野水无情地流淌,不会回头,水边的花朵虽然美丽,却不知道为谁而开。这里似乎在暗示人生的无情和无奈,我们无法控制时间的流逝,也无法预知未来。而美好的事物,如水边的花朵,可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我们总是被眼前的事情所吸引,而忽视了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慢慢变老。这可能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这里用孔子和孟子的典故来比喻人生的两种状态,无论是穷是达,都逃不开世事的纷扰。对于穷困,我们不必叹息,对于显达,也不能忘记现实的纷扰。这可能是在告诉人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伏变化。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最后一句似乎是在表达诗人对一种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而这种哲理只有那些有才的、聪明的、有智慧的人才能理解。这里的“蒙邑先生”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是某个有智慧的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通过描绘自然之景和人生的变化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保持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伏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熟虑和对有才智的人的赞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轲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知事

    读音:zhī shì

    繁体字:知事

    英语:president

    意思:
     1.通晓事理;懂事。
      ▶《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汉·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

  • 前去

    读音:qián qù

    繁体字:前去

    英语:go forward; move forward

    意思:
     1.谓到某处去。
      ▶《南史•梁武帝纪》:“今以南康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眼前

    读音:yǎn qián

    繁体字:眼前

    英语:now

    意思:
     1.眼睛面前;跟前。
      ▶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病》:“待漏终不溢,嚣喧满眼前。”
      ▶唐·杜甫《草堂》诗:

  • 从头

    读音:cóng tóu

    繁体字:從頭

    英语:da capo

    意思:(从头,从头)

     1.从最初开始。
      ▶唐·白居易《杂曲歌辞•可满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

  • 上来

    读音:shàng lái

    繁体字:上來

    英语:come up

    意思:(上来,上来)
    I
    犹言以上,上述。
       ▶章炳麟《国家论》:“上来三事,所谓遮拨国家,然期望有政府者,亦非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