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去又还不去。
意思:想去又回不去。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全文赏析
【注释】:
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玉赴怀守之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在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
下阕遥想“ 明日 ”分别的情景 。“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 。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 ,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 。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为宽泛的理解。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 ,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相关句子
- 今朝欲去。-- 出自《清平乐·今朝欲去》作者:[宋]戴复古
- 人欲去。-- 出自《垂丝钓·玉纤半露》作者:[宋]杨无咎
- 欲去徘徊。-- 出自《浪淘沙·浅约未曾来》作者:[宋]吴元可
- 人欲去。-- 出自《古鸟夜啼 玉簪》作者:[元]元好问
- 欲去。-- 出自《惜奴娇·歌阕琼筵》作者:[宋]晁补之
- 拥翘欲去。-- 出自《青玉案·鸣鼍欲引鱼龙戏》作者:[宋]王千秋
- 春欲去。-- 出自《谒金门·春欲去》作者:[宋]沈端节
-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出自《忆秦娥·临高阁》作者:[宋]李清照
-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出自《忆秦娥·临高阁》作者:[宋]李清照
- 又还飞去。-- 出自《点绛唇·一片南云》作者:[宋]曹组
- 缺又还圆。-- 出自《行香子·也爱休官》作者:[宋]曹勋
- 又还落了。-- 出自《点绛唇·银笔金花》作者:[宋]韩淲
- 又还吹彻。-- 出自《点绛唇·约莫香来》作者:[宋]侯置
- 不去不去不去。-- 出自《西江月 三十四首 自勉》作者:[元]马钰
- 料家中指望还乡,我不去不去。-- 出自《黄莺儿·欢喜欢喜》作者:[元]侯善渊
- 云不去。-- 出自《渔家傲·不是花开常*酒》作者:[金]段克己
- 归不去。-- 出自《点绛唇·秋晚寒斋》作者:[宋]葛胜仲
- 归不去。-- 出自《点绛唇·红杏飘香》作者:[宋]苏轼
- 归不去。-- 出自《谒金门·归不去》作者:[宋]石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