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瞻彼南山》 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

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

意思:君子的燕,管弦乐嗈嗈,奏鼓隆隆。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瞻彼南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君子的赞美和祝愿,风格典雅庄重,节奏鲜明,展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诗歌开首以“瞻彼南山,有札有枞,维叶逢逢”描绘出一幅雄壮的自然景象,南山高大巍峨,树木茂盛,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以南山之高大喻君子的德行高尚。 “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描绘了君子宴饮的场景,音乐悠扬,鼓声隆隆,显得热闹而庄重。这既展现了君子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君子的治国有道,天下太平。 “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描绘了宴会上人们从堂上到庭下都恭敬有序,严肃和睦,没有人不恭敬。这反映了君子威严而又亲和的形象,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 最后的“君子万年,令德高明,高明有融”,是对君子的热烈祝愿,愿他的美德如日月高明,永远光辉照耀,融融而光。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韵,表达了对君子高尚德行的赞美和祝愿,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深敬意和热切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瞻彼南山,有札有枞,维叶逢逢。
君子之燕,管丝嗈嗈,奏鼓隆隆。
自堂徂庭,上下肃雍,靡有不恭。
君子万年,令德高明,高明有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隆隆

    读音:lóng lóng

    繁体字:隆隆

    英语:rumble

    近义词: 轰隆、虺虺、咕隆、隐隐

    详细释义:1.状声词。形容很大的声音。常指雷声而言。汉?

  • 君子

    读音:jūn zǐ

    繁体字:君子

    短语:正人君子 仁人志士

    英语:nobleman

    意思: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

  • 管丝

    读音:guǎn sī

    繁体字:管絲

    意思:(管丝,管丝)
    犹丝竹。指管乐器和弦乐器。
      ▶《敦煌曲子词•失调名》:“春色渐舒荣,忽睹双飞鷰,时闻百转,日思处处管丝声,公子王孙,赏玩诸芳情。”

  • 嗈嗈

    读音:yōng yōng

    繁体字:嗈嗈

    意思:
     1.鸟类和鸣声。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觌翔鸾之裔裔,听鸣凤之嗈嗈。”
      ▶李善注:“《尔雅》曰:‘嗈嗈,和也。’谓声之和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