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葛夫人二首》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

意思:平常喜欢吃蔬菜味薄,心慈劝他不要用蒲草鞭子。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挽葛夫人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惟婆嫂咸嗟惜,学语儿知此母贤》是一首对母亲的赞扬和怀念的诗。它通过描绘母亲的贤良、慈爱和无私,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联“不惟婆嫂咸嗟惜,学语儿知此母贤”,通过描述婆嫂和邻居们对母亲的哀悼和惋惜,以及孩子学习说话时知道母亲的好,表达了母亲的贤良和慈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颔联“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描述了母亲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她喜欢吃清淡的食物,不喜欢奢华的生活,同时她心地善良,劝诫人们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表现了她的高尚品德。 颈联“若非腾上天宫里,必是迎归海岸边”,通过想象母亲如果能够升上天宫或者被迎回大海边,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和敬仰之情。 尾联“九十老农来祖奠,眼枯不觉亦潸然”,描述了老农在母亲去世后前来参加祖奠,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母亲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母亲品德的赞美和对社会道德的呼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惟婆嫂咸嗟惜,学语儿知此母贤。
味薄居常喜蔬食,心慈劝勿用蒲鞭。
若非腾上天宫里,必是迎归海岸边。
九十老农来祖奠,眼枯不觉亦潸然。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心慈

    读音:xīn cí

    繁体字:心慈

    意思:心地善良。
      ▶《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婆婆是个老人家,心慈。”
      ▶《儒林外史》第五回:“况他又心慈,见那些穷亲戚,自己喫不成,也要把人喫;穿不成的,也要把人穿。

  • 居常

    读音:jū cháng

    繁体字:居常

    意思:
     1.遵常例,守常道。
      ▶《左传•昭公十三年》:“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获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宠贵,四也。居常,五也。”
      ▶《文选•谢

  • 勿用

    引用解释

    犹勿动。谓不可有所作为。《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孔颖达 疏:“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上》:“用,施行也。勿用,无所施行也。” 王引之 《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颐》:“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 蒲鞭

    读音:pú biān

    繁体字:蒲鞭

    意思: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