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圣泉寺松径》 忽轻密荫少休息,肌骨便惊秋气早。

忽轻密荫少休息,肌骨便惊秋气早。

意思:忽然轻树荫浓密少休息,肌肉骨骼就惊秋气早。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圣泉寺松径》

全文创作背景

《圣泉寺松径》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圣泉寺松林小道上漫步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却十分浮躁,文人墨客纷纷追求功名利禄,忽视了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关照。蔡襄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文人,他试图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美和禅意生活的关注。 赏析: 1. 意境优美:《圣泉寺松径》以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对松林、溪水、山石等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 禅意浓厚:诗中“禅心自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而禅意生活正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3. 对比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实与理想进行对照。诗人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这种对比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4. 语言简练: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如“松径”、“溪流”等词汇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同时,诗句之间的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总之,《圣泉寺松径》是一首充满禅意美的诗歌,它以优美的意境、浓厚的禅意、对比手法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禅意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松苒苒门前道,根氐坚牢颜色好。
鸣籁萧森风雨生,紫鳞开动龙蛇老。
天若有意别留种,百年其下无纤草。
雷霆绕绕雪霜重,劲节支扶不颠倒。
野姿峭拔已背时。
肯要藤花彊缠抱。
南方赤夏苦蒸湿,万木无声就僵槁。
忽轻密荫少休息,肌骨便惊秋气早。
寄言匠者勿复顾,留作清凉除热恼。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惊秋

    读音:jīng qiū

    繁体字:驚秋

    意思:(惊秋,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韦应物《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无名氏《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 肌骨

    读音:jī gǔ

    繁体字:肌骨

    意思:
     1.肌肉与骨骼。
      ▶汉·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臺集诗》:“常恐伤肌骨,身陨沈黄泥。”
      ▶《汉书•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

  • 休息

    读音:xiū xī

    繁体字:休息

    短语:休养 休养生息 缓 复苏

    英语:rest

    意思:
     1.谓暂停活动,以恢复精神体力。
      ▶《诗•周南•汉广》:“南

  • 密荫

    读音:mì yīn

    繁体字:密蔭

    意思:(密荫,密荫)
    浓密的树荫。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先是,偕从夫循危崖北行,夹径藤树密荫,深绿空濛。”

    解释:1.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