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音院怪松》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意思:如果遇到大风、雷电应该守护,害怕生头角便飞腾。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观音院怪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怪松的诗,通过对怪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首联“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怪松的喜爱之情。他多次见到过各种松树,但像这样的怪松却从未见过。每次来这里观赏时,他都会向僧人询问关于怪松的故事和传说。这里的“怪”字,既指松树的形态奇特,也指它的生长环境和所经历的风霜雨雪等自然灾害。 颔联“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怪松的担忧和期待。他认为在风雷等恶劣天气下,应该好好守护它,以防它受到伤害。但是,诗人也担心,如果怪松真的有了灵性,长出了枝叶和角,它可能会飞腾而起,离开这里。这里的“头角”暗指怪松的成长和变化。 颈联“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诗人描绘了怪松在秋天的声音和夜晚的影子。在斋饭的时候,怪松的声音伴随着斋磬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在夜晚,怪松的影子侵入了走廊,与佛灯相对。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怪松的存在和它的生命力。 尾联“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诗人表达了对韦偃和毕宏两位画家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画出如此怪松的人的期待。诗人认为韦偃和毕宏是古代著名的画家,但是现在他们已经不在了,想要找到能够画出如此怪松的人已经非常困难了。这里的“人画”指的是能够画出像怪松这样的作品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怪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画家的怀念和对能够画出如此奇特作品的人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怪松屡见无如此,每度来观说向僧。
若遇风雷宜守护,恐生头角便飞腾。
秋声绕殿随斋磬,夜影侵廊对佛灯。
韦偃毕宏今不在,欲求人画有谁能。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头角

    读音:tóu jiǎo

    繁体字:頭角

    短语:才华 文采 才气 风华

    英语:brilliance

    意思:(头角,头角)

     1.犹头绪,端绪。
      ▶

  • 飞腾

    解释

    飞腾 fēiténg

    (1) [fly swiftly upward]∶迅速地飞起;升腾

    (2) [soar]∶飞扬

    引用解释

    1.迅速飞起;急遽上升。《楚辞·离骚》:“吾令凤

  • 风雷

    读音:fēng léi

    繁体字:風雷

    短语:春雷

    英语:tempest

    意思:(风雷,风雷)

     1.风和雷。
      ▶《易•益》:“风雷,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