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青楼曲二首》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意思:楼上少妇叫筝坐,她的目光却情不自禁地追随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

出自作者[唐]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

全文赏析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其一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关键词解释

  • 建章

    读音:jiàn zhāng

    繁体字:建章

    意思:见“建章宫”。

    解释:1.见\"建章宫\"。

    详细释义:汉武帝于长安城外所建的宫殿名称。因南朝宋废帝亦在京城建康建立

  • 遥见

    读音:yáo jiàn

    繁体字:遙見

    英语:see

    意思:(遥见,遥见)
    远远望见。
      ▶《楚辞•远游》:“时髣彿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使

  • 飞尘

    读音:fēi chén

    繁体字:飛塵

    英语:fly ash

    意思:(飞尘,飞尘)

     1.飞扬的灰尘。
      ▶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

  • 楼头

    读音:lóu tóu

    繁体字:樓頭

    意思:(楼头,楼头)

     1.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

  • 少妇

    读音:shào fù

    繁体字:少婦

    英语:frail

    意思:(少妇,少妇)
    年轻的已婚女子。
      ▶汉·焦赣《易林•随之姤》:“大人不顾,少妇不取,弃捐于道。”
      ▶唐·王昌龄《

  • 鸣筝

    读音:míng zhēng

    繁体字:鳴箏

    意思:(鸣筝,鸣筝)

     1.筝。弹拨乐器。
      ▶南朝·梁简文帝《筝赋》:“陈宝器于纨罗,抚鸣筝而动曲。”
      ▶唐·李白《春日行》:“佳人当窗弄白日,絃将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