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水》 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意思:孤城闭建筑,高树看到鸟窝。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观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江景为主题,描绘了郊原的迷蒙、孤城的寂静、雨点的纷乱、蛙声的喧闹以及牛的短缺,构成了一幅秋日江景图。 首句“秋水漫长堤,郊原上下迷。”描绘了秋日的江水绵延不绝,堤岸延绵,原野迷茫的景象。一个“长”字,既表现了水的长度,也表现了时间的长度,给人一种无尽的秋意之感。 “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描绘了孤城中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筑墙、盖房,高树上的鸟儿筑起了新巢。这两句通过描绘城与鸟的对比,表现出秋日的寂静和忙碌。 “耳厌蛙声极,沤生雨点齐。”描绘了作者对蛙声的厌烦和对雨点的欣喜。蛙声极尽,让人感到厌烦,而雨点的到来又让人感到欣喜。这种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环境的敏感和细腻。 “渚间牛不办,谁为扫阴霓。”描绘了牛在水中无法觅食的场景,阴霓的出现暗示着雨后的彩虹。这里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江景,通过对比、反衬等手法表现出了环境的寂静、忙碌、艰辛和希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日江景的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理解感悟,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水漫长堤,郊原上下迷。
孤城闭板筑,高树见巢栖。
耳厌蛙声极,沤生雨点齐。
渚间牛不办,谁为扫阴霓。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孤城

    读音:gū chéng

    繁体字:孤城

    英语:A city whose surroundings all have fallen into enemy hands and is isolated and without help.

  • 巢栖

    读音:cháo qī

    繁体字:巢棲

    意思:(巢栖,巢栖)
    指隐居。
      ▶晋·葛洪《抱朴子•嘉遯》:“故尧·舜在上,而箕·颍有巢栖之客;夏后御世,而穷薮有握耒之贤。”
      ▶清·黄鷟来《题洪秋七游黄山图》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